01
今天,6月26日,“高安书记(郑绍)带陶瓷厂老板长沙跑业务”,活动设在湖南宾馆。
再往前,去年7月12日,高安陶瓷产品推介会在宜春迎宾馆会议中心举行,郑绍第一为高安陶瓷站台,亲自讲解、推介“高安陶瓷”。
紧接着,去年9月29日,高安建陶产品推介会在南昌举行。宜春市委常委、高安市委书记郑绍继续参加,为高安陶瓷站台。
这次推介会上,政府带头喊出“高安陶瓷、真材实料”的SIogan,还重磅发布《高安陶瓷团体标准》,从干压陶瓷砖吸水率、抗冻性、抗热震性等方面的测定,全面规范提升高安陶瓷品质,目标是打造“高安品牌”。
而且,去年高安政府还公开表示,要拿出1000万元用于高安陶瓷品牌宣传。
但另一方面,尴尬的是,在“高安陶瓷”品牌尚未建立的情况下,高安产区实力派企业因市场竞争的需要,还是迅速地找来一两顶“广东砖”品牌给自己戴上。
而实际上,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广东砖”就是比其他产区品牌好卖些。没办法,这就是品牌的价值。
02
今年上半年还有几天就成为“过去时”。这两天大家坐在一起交流,都感觉到几个龙头企业都还是比较稳,据称有个头部企业一共58条线,都开齐了,另有个头部企业一共45条线,也开到了 38 条。
而高安产区,据称平均只开一半产线,仅有一两区域龙头企业比较稳定,它要不终端网络布得比较好,要不生产端硬件及生产精益化管理还不错,可优先获得OEM订单。
而其他产区企业,如果仅仅靠过去一二十年运气好,规模迅速做大,排名靠前,但实际网络仅靠游牧性质的大批发,与粘性不足,做不了对周边500-800公里范围强辐射的真正的区域龙头,那么,在当前下行环境下,被挤下独木桥也是“顺理成章”的。
至于那些只有几条线,不具备规模优势,更没有品牌价值,产品定位刚需市场,只能困在价格战中的中小企业,无论工厂在佛山、广东,还是在外面的哪个犄角旮旯,此轮被率先陶汰是必然的。
至于小而美企业,无论你是做国内,还是做出口,如果你自己不开发产品,只是做贸易,快进快出,赚同质化产品的差价,或者做简单的“来样加工”,那么,同样会率先被清理出局。
03
毫无疑问,面对大厂们纷纷以“高端化”产品渗透高净值人士或Z世代细分市场,小而美企业以终局观之,只能被逼走一条路,也即产品、渠道、市场定位的差异。
越来越尊重自我体验、自我满足的个人需求,其碎片化特征日益凸现,故而,小而美企业的生存方式最好是以品类定品牌,终局是做隐形冠军、独角兽等。
但品类的定义也正在延伸,即由过去产销端的品类(如大理石瓷砖、木纹砖等)延伸至场景品类(比如厨房专用砖、阳台砖、庭院砖等),而开创新品类的办法就是不断挖掘新的应用场景。
04
今年上半年,京东跨界经营的新闻很多。比如,线下开家居卖场,收购生活家整装公司,直接掌握流量入口,再打造高品价比供应链,等等。
而这就意味着,以京东目前水平远远高于一般整装公司的基于超强管理文化的复制能力,未来可能只有它才有能力建立覆盖全国乃至全球的整装连锁大店。而每个大店内部植入家居建材馆,这样,京东就会成为全国、全球最大的家居建材新零售渠道。
打败你的,往往不是你现在的对手,而是实力超强,杀伐果断的跨界打劫者。你如果选择相信,时间就会证明京东。
我们公司在禅城区绿岛广场办公五年多,这不长也不短的时间观察下来,那些餐饮店开开停停,寿命长则两三年,短则三五个月,最终我发现,还是那些连锁店经营更加稳健。
根据“红餐网”数据,过去一年,一共有将近300万家餐饮门店关门倒闭,创下历史新高。而倒闭潮中,餐饮父妻店倒闭是最多的。
为什么呢?因为餐饮父妻店除了少数世袭的有地域特色的,大多数还是不会迎合市场开发产品,又没有强大的供应链优势,以及强大的管理和新媒体传播能力。
回到陶瓷行业也是这样,未来一定是在上半场已经建立起强大而密集的终端网店,并拥有一支身经百战、战斗力爆表的经销商队伍的一线头部品牌的。
正所谓,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这也就是“马太效应”。当下,一线头部品牌只要通过价格战降维打击,就可确保市占率不断提高。